新华网重庆4月1日电(王龙博)近期,部分国家传出限制大米、小麦等粮食出口的消息,导致部分重庆市民对粮食供应安全产生担忧。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宝权在1日举行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庆粮油储备非常充裕,家庭储量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影响口感。
此前,部分东南亚、中亚等传统农产品出口国为应对本国疫情防控需要,纷纷传出将限制大米、小麦等粮食出口。“从去年的数据看,进口大米、小麦的消费只占重庆市场消费的千分之二点五,对重庆口粮供应影响很小。” 赵宝权表示,对重庆市场,进口粮食主要用于调剂市场品种余缺,丰富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据统计,2019年,重庆市直接进口粮食1.5万吨,主要为长粒米、中短粒米、小麦等。“从全国来看,2019年全国大米进口255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的份额约为1%,即使我国不进口大米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赵宝权说。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重庆市已完成储备粮增储任务,并已建立了中央、市级、区县级三级政府储备体系。除政府储备以外,还有数量充足的企业商业库存等。赵宝权表示,重庆市各类粮食库存可满足全市居民10个月以上口粮。同时,重庆还建立了可满足15天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储备。“也就是说,重庆市粮食储备非常充裕,不管是原粮还是成品粮都储备到位。”
据悉, 3月10日,重庆市内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其中,重庆市储备粮公司、红蜻蜓食用油、可可香米业、龙泉面粉等大型应急企业从春节起就全面恢复生产,有效保障了全市粮油商品供给。
“大米是有生命力和保存周期的,在重庆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家庭储粮条件不如专业成品粮低温库,极易生虫、变质,反而影响口感。” 赵宝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