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事伴成长微信公众号
1.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
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1992年,我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的心愿。30多年过去了,“鼓岭之友”和两国各界友好人士深入挖掘鼓岭历史,积极传播鼓岭文化,为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而不懈努力。习近平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2.我国设立全国生态日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3.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出台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该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4.我国形成世界规模最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
6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全、效果最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量,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56架,各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点约1.7万个,其中标准化固定作业点6235个。
5.“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6月29日新华社消息,我国研究团队日前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一发现标志着我国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和研究同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对于理解超大质量黑洞、星系并合历史和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纳赫兹引力波是引力波的一种,是宇宙中一种极低频扰动,其频率为10的负9次方赫兹。纳赫兹引力波由于频率极低、周期长达数年,其波长可达数光年,对它的探测十分具有挑战性。
6.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6月29日,海关总署首次发布“中国—非洲贸易指数”。该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值100点,2022年达到990.55点,呈现快速向好发展趋势,不断攀上新的高度。同期,中国对非洲进出口值由不足1000亿元攀升至1.88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增长超20倍。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随着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合作领域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从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
7.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
6月27日至29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公布的《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揭示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对世界产生最大影响的新兴技术。这十大新兴技术包括柔性电池、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续航空燃料、工程噬菌体、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可穿戴植物传感器、空间组学、柔性神经电子学、可持续计算、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报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集生成新的原创内容的新型人工智能,在2022年底因ChatGPT发布而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报告还指出,由可以弯曲、折叠和拉伸的轻质材料制成的薄型柔性电池即将进入市场。十大新兴科技中有多项涉及健康、医疗等领域,这些新兴技术已经在医疗和神经等领域得到应用,在未来还会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QwzdcrsOjnHmtavf1Fc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