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事伴成长微信公众号
1.携手开创中国—中亚美好未来
5月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世界需要一个繁荣的中亚,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的中亚,世界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习近平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守望相助。二是坚持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普遍安全。四是坚持世代友好。习近平就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二是拓展经贸关系。三是深化互联互通。四是扩大能源合作。五是推进绿色创新。六是提升发展能力。七是加强文明对话。八是维护地区和平。
2.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达145个
5月14日至5月20日,是202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目前,全国已建成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2022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每人每天330升,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较10年前降低了5.5%。与此同时,各地积极转变用水理念,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2022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80亿立方米,较10年前提高了4.6倍。
3.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5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22年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近年来,我国5G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型民用飞机、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工业领域涌现一大批领军企业和“国家名片”,消费电子、智能家电、消费级无人机、先进纺织品等品牌畅销海内外。“中国制造”品牌建设在提升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质量、知识产权和经营管理向现代化水平攀升,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稳固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4.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是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的高轨备份卫星。名为备份星,实为主力军,本次发射的卫星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支撑系统稳定运行。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批组网星发射入轨,中国北斗进入全球组网时代。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5.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2025年基本形成
5月17日,科技部等12部门制定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发布。方案指出,围绕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坚持“四个面向”,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6.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存在海洋
5月18日新华社消息,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存在过海洋。过去的研究已证明,早期火星曾存在大量液态水,并通过地貌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过古海洋假说,但是缺少原位探测数据的支持。本研究中的观测结果成为支持火星北部平原古海洋存在的直接性原位探测证据。“祝融号”着陆点的位置也表明,观察到的沉积构造可能形成于北部平原古海洋的海退过程中。
7.美国是胁迫外交的“集大成者”
5月18日,新华社发布《美国的胁迫外交及其危害》报告,通过大量列举事实和数据,揭露美国在全球推行胁迫外交的恶行劣迹,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美国外交的霸权霸道霸凌本质,以及美方行径对各国发展、地区稳定、世界和平造成的严重损害。报告指出,美国是胁迫外交的发明者和集大成者。长期以来,美国通过经济封锁、单边制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技术封锁等种种流氓手段,向世界演绎了一个个胁迫外交的教科书式案例。究竟谁在搞胁迫外交,谁在胁迫全世界,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pG923jrQG5lIlWs-Xkg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