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事伴成长微信公众号
1.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2.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人才培养“关键词”
1月12日,教育部召开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对2023年人才培养提出具体举措,例如,要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采取中高职贯通、中高本衔接、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探索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让职业教育早期分流的学生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体系设计获得“回流”的可能,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终身学习、多样化成才。
3.《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
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青海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并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一体化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未来我国将不断提升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高精度、高密度的观测能力,进一步支撑碳源汇监测核校业务,为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学监测支撑。
4.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1月11日新华社消息,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噪声污染已成为老百姓身边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5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5%,居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推动解决群众的噪声困扰,已成为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又一重要领域。《行动计划》将推动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基本完善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5.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
1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较10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33.8%下降至18.93%,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率指标已经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6.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1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2022年我国外贸“成绩单”,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7.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去年6月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报告显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极高的通胀引发全球“出乎意料的”快速且同步的货币政策收紧。而为遏制高通胀而采取的激进货币政策收紧、金融状况恶化、信心下降以及普遍的能源短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下调。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W9jTVt_tHG9OWOQMupr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