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事伴成长微信公众号
1.习近平会见沙特国王
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利雅得王宫会见沙特国王萨勒曼。习近平指出,中沙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中方视沙特为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发展同沙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沙方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服务两国的发展利益,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同意每两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
2.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太空中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航。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也是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候选粮食作物。利用空间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种子既是人类的粮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载体,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就必须要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
3.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提高到67.37%
12月5日水利部消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近日发布。公报显示,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2020年的66.94%提高到2021年的67.37%,其中黄土高原地区2021年水土保持率63.89%。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
4.30年来我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50.4万吨
12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 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30年成效显著,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约50.4万吨,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1989年,国际社会缔结《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1年,我国政府加入议定书,先后实现了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和甲基溴五大类ODS受控用途的全面淘汰。目前,我国正在淘汰最后一类ODS含氢氯氟烃。过去30年我国在淘汰ODS过程中累计避免约2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2021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倍多,减排成果显著。
5.国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12月8日公安部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目前,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新时代十年,我国全面跨入汽车社会,交通出行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汽车出行成为交通常态。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品、必需品,驾驶技能从职业技能成为基本生活技能。
6.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
12月7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会议将持续至19日,其间还将举行高级别会议。中国作为主席国,将尽最大努力推动和协调各方达成最大共识,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描绘新蓝图。COP15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并发表了“昆明宣言”。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4U8cz7aE56-dTaVmq9M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