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列访谈”之六 重庆三峡学院院长张伟——办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大学

发布日期:2018-10-16 作者: 来源: 重庆日报 点击:

9月28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重庆三峡学院院长张伟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畅谈自己作为高校工作者的体会和重庆三峡学院在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办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大学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多举措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重庆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对此,您是怎么认识的?

张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高瞻远瞩,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确定了基调,起到了举旗定向的重大作用。

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为办立足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地方大学作出相应部署和战略设计,不断使学校教育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同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

重庆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学校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张伟:学校正在大力实施“1333”绿色德育美育计划。“1”指树立一个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自律自护;三个“3”分别指:培养“三自”品格,学会自爱、保持自信、增强自豪;弘扬“三绿”文化,即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绿色使者;修炼“三大”特质,即美丽心灵、精神气质、综合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计划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还构建了管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探索出“六个一”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打造了五大平台,即理论武装和主题教育平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校园文化和素质拓展平台,培养学生艺术情操;科学研究与团体活动平台,实施创新创业工程,拓展学生综合素养;榜样示范与学习交流平台,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打好“三峡、绿色、应用”三张牌

重庆日报:重庆三峡学院是目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的本科院校,多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当今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学校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方面,又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

张伟:学校首先确立了“利用三峡资源,对接三峡应用需求,聚集全球优秀人才,取得世界水平成果”的工作思路。

具体有以下做法:一是专设了对外合作与交流处、三峡研究院等服务地方的机构,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打造服务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发展”的学科专业集群。

三是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办学,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人才。比如,目前学校已和中兴通讯、中科曙光、长江轮船等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项目,每年招收校企合作学生400至500人;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打造定制科技服务。近5年,我校完成科研服务地方的项目达400余项,为旅游、物流、文化传媒、农业、医疗、翻译等多个行业提供了有效服务。

重庆日报: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建设,重庆三峡学院正着力打好“三峡、绿色、应用”三张牌,您能介绍一下具体内容和相关举措吗?

张伟:“三峡”牌,即办学思路突出立足三峡、校园建设融入三峡元素、学科专业对接三峡需求、科学研究促进三峡经济、就业创业服务三峡发展等方面。

“绿色”牌,即发展战略上践行绿色理念、新区建设上体现绿色生态、教育教学上体现绿色内容、学科平台凝聚绿色人才、学生工作强化绿色素质、第二课堂营造绿色文化、社会各界肯定绿色探索等方面。

“应用”牌,即顶层设计走向应用转型、学科专业加大应用调整、师资队伍开展应用提升、人才培养探索应用改革、实验实训搭建应用平台、科学研究突出应用导向、学生活动鼓励应用实践。

我们的办学定位浓缩成“三峡”“绿色”“应用”三大特色,这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反复、多方论证,我们确立了几乎可以整合学校一切特色、优势资源的五大特色学科专业群:绿色产业类、智能技术类、文学艺术类、经济管理类、教师教育类,既凸显了学校“以文工为主”的发展重点以及“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同时还顺应国家大数据战略。

二是加强内涵建设。主要指实施“双一流”的建设计划,包括专业、学科、学校三个逐步递进的层面。

首先打造一流专业,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其次是建设一流学科,培育特色学科,逐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最后是建设一流大学,即在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基础上,力争在建校100周年之际,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层次和绿色产业、智能技术等领域办出特色,成为“重庆名校”。

三招破解办学困难

重庆日报: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重庆三峡学院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您认为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张伟:对照学校的发展目标,我们还存在全校上下的总体能力素养不能完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匹配、高层次人才数量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加强、优势学科专业未真正形成、办学条件尚需继续改善等困难。

要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既“接通天线”,也“接通地线”。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把学校发展摆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以真招实招服务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

第二,既“埋头拉车”,也“抬头看路”。一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办学体系与发展方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化转型发展;同时强化学校顶层设计,科学定位,打好三峡、绿色、应用“三张牌”,追求内涵式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第三,既“练好内力”,也“借好外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以应用转型发展为主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做到方向“不偏”、目标“不虚”、措施“不空”。同时,争取各方的大力支持,借好东风,破浪前行。(重庆日报记者李星婷)

《重庆日报》2018年10月8日第三版